指尖“五天乐”!锦江区开展系列非遗手作体验活动
来源:时间:2025-05-07 10:46:22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人们对非遗技艺的了解与体验,5月1日至5日,由成都市锦江区文体旅局主办,成都市锦江区文化馆承办,“庆五一 玩锦江”“畅游成都·体验非遗”锦江手作体验系列活动于每日下午两点在锦江区文化馆505教室开展。
此次活动共有五场,汇聚了成都皮影戏、新繁棕编、成都漆器、装裱修复、成都蛋雕五种非遗技艺,吸引众多市民热情参与。
成都皮影(灯影戏)是四川传统艺术瑰宝,以牛皮雕刻制成。其造型古朴典雅,线条流畅,配色鲜亮,结合雕刻与光影艺术,用灵动的影人演绎故事,既能细腻抒情,又能展现民俗风情,是集工艺、戏剧与智慧于一身的独特民间艺术。
“皮影戏不仅是表演,更是一门雕刻艺术。”5月1日下午,区级传承人王浩斐手持牛皮影人,与团队成员一边科普皮影戏的文化历史,一边耐心地向观众展示皮影的雕刻与操控技巧。参与者们围坐在光影幕布前,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亲手尝试雕刻皮影人物,感受传统戏剧的魅力。市民张明正尝试雕刻一只“孙悟空”皮影。“下刀的时候手尽量保持稳定,不要间断,这样线条才有立体感。”王浩斐弯腰调整着他的手势。随着刻刀游走,牛皮上逐渐显现出猴王标志性的紧箍咒纹样。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皮影戏,没想到自己也能动手做!”市民张女士兴奋地说。王浩斐介绍,成都皮影戏融合了川剧唱腔与民间故事,影人造型精致,色彩明快,是巴蜀文化的活态传承。活动结束后,不少参与者表示,希望带孩子再来体验,让年轻一代了解这项有趣的传统艺术。

新繁棕编是四川成都新繁镇的国家级非遗技艺,以天然棕叶为原料,经浸泡、撕丝、编织等工序,制成草帽、昆虫摆件等工艺品。其草虫造型栩栩如生,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被誉为“指尖上的生态艺术”,承载着传统手工艺的智慧与自然美学。
“棕编制作看上去很简单,但每一片叶子都要耐心处理。”5月2日,锦江区省级传承人陈金蓉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将棕叶编织成栩栩如生的蚱蜢、蜻蜓,并热情地分享着棕编技艺的发展历程与技艺手法。活动现场,参与者们专注地撕叶、缠绕,体验传统编织技艺的细腻与智慧。
“没想到一片叶子能变成这么精致的工艺品!”大学生小李拿着自己编的棕编蝴蝶笑着说。陈金蓉介绍,新繁棕编曾是农村常见的日用品,如今已成为珍贵的非遗技艺,“希望更多人能学会这门手艺,让它传承下去。”
成都漆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3000多年历史。以天然生漆和实木胎体为原料,运用雕银丝光、镶嵌等绝技,打造出朱黑金撞色、纹饰繁复的精美器物,漆面光亮如宝石。既有茶具餐具等实用器皿,也有艺术摆件,将华丽宫廷风与巴蜀生活美学完美融合,是东方美学的千年缩影。
5月3日,漆器传承人郑恩、周蓉带领大家体验大漆珠打磨。参与者们手持砂纸,在漆珠上反复抛光,感受漆器从粗粝到温润的变化过程。“漆器制作周期长,每一步都需要耐心。”郑恩介绍道。
“打磨漆珠比想象中难,需要眼力也需要耐心,刚磨时是雾面的,但再磨几分钟突然会出现镜面效果,这个逐渐变亮的过程,让我特别有成就感!”市民王先生感叹。周蓉表示,成都漆器以“雕银丝光”技艺闻名,曾是宫廷贡品,希望通过体验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漆器的珍贵,“它不仅是工艺品,更是千年文化的载体。”
熊氏古籍修复技艺是成都锦江区非遗项目,以“修旧如旧”为魂。传承人李小英深耕古籍修复40余年,累计修复宋、明、清等朝代古籍万余册,让千年墨迹与历史记忆得以延续。其修复的古籍既存时光印记,又焕发新生。
“一般来说,修一册书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小到调浆糊、揭裱修补,大到压平、按页码回页,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古籍修复就像为文物‘做手术’,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会运用无酸糨糊、古法宣纸等传统材料,通过除尘去酸、补破镶衬等技艺,还原古籍原貌,延缓纸张老化。”5月4日,锦江区区级传承人李小英现场向演示如何用古法修复破损书页,带领参与者们学习“四眼订”线装技法,亲手装订一册仿古线装书。
“每一页古籍都承载着历史,修复它们就是守护文化记忆。”从事文学工作的刘女士说。李小英介绍,她修复过上万册古籍,最久可追溯至宋代,“希望更多人关注古籍保护,让文明得以延续。”
成都蛋雕是四川非遗技艺,是以禽蛋壳为载体的微雕艺术,通过镂空、浮雕等技法在薄脆蛋壳上雕刻出花鸟、人物或书法图案。创作者需精准掌控力度,将脆弱蛋壳化为玲珑透光的艺术品,方寸间展现山水画卷或吉祥纹饰,既有指尖乾坤的震撼,又蕴含“破壳新生”的东方哲思。
5月5日,蛋雕传承人蔡忠贵用一颗鸡蛋,指导大家在其表面雕刻花纹。“蛋壳薄脆,下刀要稳、准、轻。”参与者们小心翼翼地在蛋壳上刻画出各式各样的形状,体验微雕艺术的精妙。
“第一次在蛋上雕刻,我选择了可爱的小猪图案,这是我的属相。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还是慢工出细活,我在雕刻的时候手也止不住发抖,但成品对于自己来说很有纪念意义!”张女士笑着说。蔡忠贵介绍,蛋雕融合了绘画与雕刻,“希望这门技艺能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本次系列非遗公益活动的举办,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下一步,锦江区将继续推出更多非遗体验活动,推动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让非遗“活”在当下,传承不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