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成都建设“三城三都”和锦江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核心功能力,加快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进一步推动锦江区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展示锦江区国家级非遗项目“成都糖画”发展历程和成就,让广大市民深入了解成都糖画技艺,感受民间文化,2019年10月20日下午,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锦江区分会场系列活动——“锦江糖画三十年”展演活动在锦江区东升广场举行。
“糖画”即以糖液作画,民间俗称“倒糖饼儿”,流行于四川省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糖画”这种民间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明成化年间,官宦之家新年祭祖即将模具印制的糖狮、虎、文臣武将等人物造型作为贡品。后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吸收“皮影”、“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特点,逐渐形成流传至今的以块面、线条为其造型特点的成都糖画。成都糖画制作用料考究,手法丰富,取材广泛,融物质与精神享受于一体,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在省、市相关部门、锦江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1986年2月5日,正式成立了成都市锦江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2008年6月成都糖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0余年间,糖画项目在锦江区相关部门的保护传承下,不断发展创新,焕发蓬勃生机。
本次活动邀请了成都糖画省级传承人、锦江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副会长陈昌吉、吴逢全,市级优秀传承人张强、陈家弟、戚兵等在现场进行展演。传承人们不仅现场绘制了“龙凤呈祥”、“鱼跃龙门”等传统经典造型,还绘制了朱雀、玄武等具有中国神话色彩的神兽,显示了精湛技艺和艺术内涵。
活动现场还以图片展的形式回顾了糖画项目的发展历程和精神瞬间。成都糖画省级传承人、锦江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副会长陈昌吉带领现场观众参观展览,并进行了讲解。展出的照片中包括樊德然大师教徒授艺,成都灯会“三绝”之一“糖灯”的制作过程,“九龙壁”在北京天坛展出,糖画赴世界各地交流展演……
现场观众人手一个糖画,开心雀跃。90岁的张奶奶在家人的陪伴下也来到现场,传承人绘制了一个“寿桃”送给她,并祝她健康长寿。张奶奶抿了一口,高兴地说:“好看,真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