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区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2015-03-10
惠民川剧专场,让市民群众享受到传统艺术的独特韵味;糖画麒麟灯组,为羊年新春的蓉城献上吉祥瑞气;锦江糖画巡演非洲,让更多外国友人记住了中国,记住了锦江……近年来,我区积极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尝试,取得的丰硕成果,使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了锦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咚咚锵,咚咚锵……”3月3日,一场由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主办,市川剧院、区文化馆承办的“民俗闹春 梨园传情”2015年东湖跨年艺术季文化惠民川剧专场演出在东湖公园盛大举行。
专场演出在戏曲舞蹈《春色满园》中拉开帷幕,碎步轻移、水袖轻扬、翎子轻抚……伴随着铿锵欢快的锣鼓声,身着传统戏剧服装的演员在一拂袖、一转身之间展现了传统川剧的无限魅力。演出现场,戏歌演唱、京胡独奏等传统节目接连上演,演员们更带来《滚灯》、《变脸吐火》等经典剧目,引得观看的市民直呼过瘾。
“你一生气就按倒人家的头发扯,久而久之,就变成这个鬼样子了。”川剧喜剧《滚灯》一开场,即刻引起台下一阵爆笑。川剧喜剧《滚灯》是个十分接地气的节目,一个口直心快的“恶婆娘”和一个傻乎乎的“耙耳朵”,两位演员用贴近老百姓生活的语言及生活小细节演绎了小两口之间逗趣的故事。一个个可爱的动作、滑稽的神态、诙谐的台词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欢呼。演出中,男演员每次吹灭头顶上的蜡烛,都被女演员悄悄再点上,引得观看的市民捧腹大笑,纷纷跟着一起起哄:“遇到鬼了!”
作为当天演出的压轴大戏,剧目《变脸吐火》博得台下阵阵掌声。川剧绝技《变脸吐火》变幻莫测、精彩绝伦,神奇的变脸和惊险刺激的吐火表演,加上极富节奏感的音乐烘托,让观众们心潮澎湃,赞不绝口,把整台演出推向了高潮。
“今天的川剧演出很给力,我为这样的专场演出点赞!”在场的不少观众表示,在这之前自己从来没有观看过川剧演出,一直认为川剧是枯燥乏味的,观看了今天的演出,才发现原来川剧也可以这么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川剧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据活动主办方介绍,组织文化惠民川剧专场演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具体举措。“我们今后还将组织开展更多的这类文化活动,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2月10日至21日,我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青年艺人张强应邀跟随成都艺术团赴非洲埃塞俄比亚、塞舌尔、毛里求斯三个国家进行糖画技艺巡回展演。糖画——这一我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随着此次巡演走出锦江走向世界,成为我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一张名片。
据了解,此巡回展演是国家文化部2015海外“欢乐春节”活动之一。在巡回展演中,我区糖画艺人张强跟随“欢乐春节”成都艺术团首先来到埃塞俄比亚,在该国国家剧院成功展演之后,又走进埃塞技术职业教育学院和孔子学院进行表演和文化交流。在展演中,张强现场展示了其精湛的糖画技艺。展台前人头攒动,只见张强端坐于糖画摊前,执勺在手,略一凝神,就飞快地将勺中的糖液挥洒在光洁如镜的大理石板上,宛若书画家笔走龙蛇。不一会儿,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出现了: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曲人物……一件件皆晶莹剔透,栩栩如生,令现场观众频频叫绝,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这些令人不可思议的画面。现场有幸得到糖画作品的师生如获珍宝,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真是“观之若画,食之有味” 融物质与精神文化享受于一体。
随后,在第二届塞舌尔“中国日”主打节目——新春庙会开幕现场。中国驻塞大使和塞旅游文化部长、塞华联会主席、塞指定部长、劳工部长、投资与企业创新部长以及部分国会议员、驻塞外交使团成员等纷纷携家人莅临庙会,并现场拜师亲自体验制作了锦江糖画,与民众一起感受“中国日”庙会和情人节带来的东西合璧的文化体验。张强出色的技艺展示,赢得过往公众纷纷驻足、簇拥围观,糖画的展位更被围得水泄不通,现场不时响起阵阵叫好声。
2月18日中国农历除夕日,成都艺术团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市市政厅广场,为市民带来具有浓郁四川特色的演出,与当地官员民众及华人华侨共同庆祝新春佳节。锦江糖画的现场制作展示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一幅幅精美诱人的动物糖画引得路人驻足观看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摄照片和录像。农历新年第一天,成都艺术团和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为当地民众奉献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晚会。毛里求斯副总统、副总理兼能源与公共事业部长、文化部长、公职部长等七位该国部长和各国驻毛里求斯使节,中国驻毛使馆官员等出席观看了演出。锦江糖画项目作为本次晚会的暖场展演项目,青年艺人张强的精彩表演受到现场来宾及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及肯定。
此次交流展演活动为深化中非友好关系,加深中非文化交流合作起到了积极推到作用,得到了国家文化部领导的极高评价。随着我区糖画艺人张强的出色表演,锦江糖画,也让更多外国友人记住了中国,记住了锦江。
2月16日,成都市第47届熊猫灯会在塔子山公园开幕。锦江糖画灯组《糖麒麟》以其独特的构思和高超的工艺大放异彩,在众多的灯组中格外引人注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了成都市第47届熊猫灯会上一朵靓丽的奇葩。
“麒麟中华传统神兽,是吉祥的象征,这组糖画彩灯寓意着麒麟献瑞。”据锦江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主席曾锡平介绍,这是他们历年来规模最大,制作最为精良的糖画作品,由十余位糖画非遗项目传承人耗时一个月制作而成。“整个麒麟都由糖饼一片片粘上去,用了近2吨白糖制作而成。”曾锡平说,为保证色泽光亮,这些糖画原料全由优质白糖熬制。熬糖时要注意把握火候,让糖有粘性又要尽量去除水分。艺人们分工合作,先用铁丝扎出骨架,再用糖浇铸。为了防潮,在制作完成后,还要在表面喷一层清漆。同时,在灯会期间,锦江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还安排多位糖画艺人坚守在塔子山公园,用灵巧勤劳的双手和对糖画艺术的饱满热情,设计、创作出大量精巧美观的糖画作品,为广大群众带来了节日的欢乐。
糖画这一民间工艺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受到小朋友们的普遍欢迎。参展本届灯会的糖画彩灯作品《糖麒麟》,是古老的麒麟传说与现代的糖画工艺有机结合而创作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艺术性,代表了锦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艺术水平,集中表现了我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艺术魅力,充分展示了锦江区文广新局、锦江区文化馆在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和宣传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据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锦江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自1986年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区文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糖画”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成绩斐然:1993年锦江区被文化部命名为“民进文化艺术之乡”;2008年,“糖画”被国务院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截至目前,成都市第47届熊猫灯会锦江糖画彩灯《糖麒麟》现场,观灯的市民依然络绎不绝。灯会活动将一直持续到3月15日,两只“糖麒麟”依然在塔子山公园静默着,等候着,迎接着,欢送着……
(本网记者 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