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新少年”未成年人文旅志愿服务开展秋分放歌活动
来源:时间:2023-09-27 09:35:55点击:次
9月23日,20多名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位于锦江区的李劼人故居,参加幸福成都 成就梦想”2023年锦江区“锦城新少年”未成年人文旅志愿服务活动“秋分放歌”节气体验活动。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孩子们的笑声回荡在李劼人故居,将秋情化诗意。“秋分,残暑终,昼夜平,草木渐渐褪去绿色,染上金黄,雁字横秋。”志愿者老师寥寥几句,勾勒出一派秋色美景。观赏着故居被大自然点染出的星星点点的金黄,孩子们感慨着秋日的美不胜收。而提到秋分的习俗,小志愿者方彦宸最喜欢的是放风筝,“风筝在天上像只鸟儿般自在!”吴跃毫则偏爱“竖蛋”的习俗,他分享道:“秋分到,蛋儿俏。据说在秋分这一天,鸡蛋可以独立立在桌子上!”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议论起来,纷纷准备回去跟小伙伴一起试试。
来到文化名人的故居,实地参观可不能少。
讲解老师吴媛媛向小志愿者介绍,李劼人和郭沫若是同学,他的长篇巨著《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被郭沫若称之为中国“小说的近代史”,而故居“菱窠”是李劼人在1939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轰炸而在沙河铺修建的住房,巴金、叶圣陶都曾到此做客,其中还藏有国家二、三级文物多件。“没想到家门口的故居,背后竟然是这段沉痛的历史,要感谢革命先烈、爱国志士的奋勇拼搏,才有如今的和平年代。”听完讲解后,谭雅心的家长这样叮嘱孩子。在欣赏秋分景色、聆听故居历史后,孩子们回到集合时的竹棚下,在声乐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学唱歌曲《红红的太阳》,稚嫩优美的童声在庭院间回荡。
以各街道特色艺术分馆的优势资源为载体,探索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与现代艺术、爱国教育的跨界碰撞,推进文旅志愿服务、公服服务向未成年人延伸。锦江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馆将继续开展锦城新少年之“霜降徒步”“镜头下的立冬”“小雪腌腊肉”等多场公益活动,探索公共休闲空间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丰富锦江区青少年的文化生活。
分享到: